網路開店成本、心得大公開
大家好,我是安宰~曾經有過四年網路開店的經驗,本文將和大家討論各大網路平台的使用心得。
先簡單敘述當初開店的狀況,我使用過的平台有雅虎超級商城、91App、MOMO摩天商城、蝦皮商城。當月業績以雅虎奇摩為最高,曾達單月六十萬,但卻不一定是報酬率最的平台,後面為談談究竟為什麼業績好不等於賺得多?
為什麼想開店?
前幾年網路商店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幾乎所有的實體店面無不想搶網路這一塊大餅,當然我也是其中一員,實體通路業績日益萎縮,逼得大家不得不想想辦法,當初因緣際會下看到超級商城的開店廣告,就想以姑且一試的心態試試看。
開一間網路商店對於有公司行號的公司來說並不是困難的事情,只要可以開發票、有經濟部核許的公司設立執照,基本上就可以在網路開店,當初因為沒有任何自媒體,想憑藉Yahoo的流量、廣告及搜尋引擎帶來人潮,所以才會選擇在雅虎開店。
想在網路開店,先搞懂成本,才有機會獲利
網路開店的另外一個優勢是不需要實體店面的租金成本、人力成本等等,那他需要的成本是什麼呢?
- 開店費
- 平台抽成
- 行銷費用
- 運費
- 營業所得税
以雅虎為例,設立網路店面時會需要一筆開辦費,通常是一年期或兩年期3-5萬左右,每個平台、每個方案、每一年這筆費用都在改變,這裡先抓個大概,繳完這筆費用、跑完開店流程後就可以開始上架商品賣東西囉!此時會非常期待第一筆訂單。
賀成交!究竟可以賺多少錢?
第一筆訂單終於出現了,假設賣出商品為1000元(成本500),平台有時會半強迫你配合活動才會給你曝光版位,以免運最為普遍,此時成本就增加了運費,通常為40-50元一件,運費分為寄至物流中心及店到店,通常物流中心每件包裹的運費較便宜,但多了一筆運到物流中心的固定費用。
此時利潤為1000 – 500 – 50 = 450
假設這筆訂單順利的消費者取貨、沒有消費糾紛、沒有退換貨問題結案後,平台會撥款給你,你需要開立發票給平台並負擔5%營業所得稅、7%平台抽成等費用。
此時利潤為450 – 50 – 70 = 330
這之中還不包括人事成本、辦公室租金、包裝材料啊等固定成本哦!
還有如果這筆訂單成立的原因是廣告的話,還有一筆廣告費!
開店就是成本、成本、成本!
訂單從成立到收到款項的時程很長,通常為一至兩個月,中間需經過出貨至物流中心、物流中心到店、消費者到店取貨、七天鑑賞期、平台入帳、開立發票請款、確認無誤撥款等過程,所以網路店變現的時間遠遠不如實體店面直接收到錢。
發生退貨悲劇
身為賣家最不願意見到的就是退貨、未取貨等等,因為這都是很立即的損失,這也是為什麼那些網美賣家總會PO文公審那些未取貨的客人,因為有時候真的是氣氣氣氣氣,雖然我並沒有做過這樣的事情,畢竟推出貨到付款就必須得承擔這樣的風險,退貨及未取貨的運費以及那些囤貨成本等都得由店家吸收,退貨或未取率高的話,光運費就會吃掉你很多利潤囉!這裡要非常注意。
什麼?為什麼要提供貨到付款?你自己說!是不是有時候店家沒有貨到付款你還要輸入信用卡啊什麼的會覺得很麻煩就不買了,店家為了消費便利性且貨到付款幾乎是消費者主要的消費模式時,就不得不提供囉。
看到這裡,應該已經對網路開店的成本有了初步概念,進貨成本及利潤每家店都不一樣,有些商品利潤就是特別好,這就要依商品跟品牌形象決定了。
關於廣告行銷
網路開店有一筆很大的支出在於廣告,剛開店時通常會搭配平台的行銷活動(ex.週年慶、女裝節、雙11等)有些版位是免費的,但必須配合免運折扣等活動,有些曝光版位要價不菲,幾千的小格版位到好幾萬的大版位都有,當然可以經營自媒體是最好不過,但自媒體的粉絲仍須透過投放FB廣告來曝光取得,差別在於平台廣告是一次性的。
流量、業績、廣告
這三者之間的平衡影響了一間店會不會賺錢,有流量沒業績,沒流量得投放廣告,有流量卻是廣告費換來的,都不會是獲利的模式,唯有透過適當的投放有效益的廣告提升提袋率、報酬率才能避免表面上看似亮麗的業績缺仍舊賺不到錢的窘境。
這也就是一開始說的為什麼業績好,卻不見得賺得到錢,原因就在於報酬率太低、成本太高,舉一個例子,假設今天因為投放了一個兩萬的廣告版位,業績因此增加了三萬,扣掉廣告費及成本利潤所剩無幾,更遑論多三萬業績所增加的人力成本。
這裡訴說一個親生經歷,某次在平台參加一檔超低價且必須免運的活動,當中不少店家推出的商品都是成本很低廉的商品,我們則拿出CP超高的商品賠錢搶知名度,百樣商品短時間內賣光,從來沒有感受過訂單如雪片般飛來,以為會就此業績長紅,不過天不從人願,會關注此檔活動的買家,基本上是偏搶便宜的客群,顧客黏著度並不高,所以當恢復原價後,消費者不見得會繼續買單。
平台比較
網路上許多平台比較文,這裡就不贅述了請自行google,這裡只分享使用心得~
91APP:
成本最高,打造官網、形象網站、手機APP商店等,適合不需依賴搜尋引擎,有經營自媒體固定粉絲者,其後台及系統持續有在優化,不適合沒有自己流量的賣家。
優點:
品牌形象官網、手機app功能完整、後台功能多且好用
適合商品有特色且有搜尋度
缺點:
開辦費用高、沒有流量會變成蚊子館
超級商城、摩天商城:
開店費用較91來得低,客人主要來自平台,但也容易逛去別間店,很多規則都得照著平台走,比較適合初期沒流量時的店家,可搭配平台活動推廣。
優點:
有搜尋引擎、廣告版位幫助引流量
缺點:
廣告費開銷大,客人黏著度、精準度較低
蝦皮:
年輕的平台,開店基本成本比上述平台低很多,非常適合新手賣家入門,但是蝦皮上的商品單價較低,若是沒有獨特性容易陷入低價戰。此新興平台對老大哥們造成很大殺傷力。
優點:
開店門檻低、好入門、使用者越來越多
缺點:
漸漸走向台版淘寶,低價競爭激烈
自媒體經營的重要性
自媒體(有自己經營的活躍社群)可謂在網路平台經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倚賴平台上的廣告版位,長期下來投入的成本會非常可觀,近幾年自媒體的經營可以省下額外的廣告費用,顧客的精準度也會比平台好上許多,不過該怎麼好好經營自媒體,也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了。
最後,給想開店的人
說了這麼多,這些心得是讓想開店的人參考,畢竟我並沒有在茫茫的電商戰爭中取得勝利,但是經歷過的、學習到的寶貴經驗也不少,可以給想往這方面發展的人一些建議,首先想在網路商店贏在起跑點的人,有自媒體的人大加分,因為光省廣告費就贏一半了,不然就是要贏在商品力,例如商品很有特色或是可取得生產成本較低的商品,如果各方面都沒有優勢,想在電商大戰中生存,就沒有那麼容易了,必須先算好獲利結構,才不會忙了半天還沒賺到錢,瞎忙一場。大家都想創業、自己當老闆,但創業所需承擔的風險及成本,創業前必須經過思考及規劃,最後才能往自己目標慢慢前進,共勉之。
如果文章對你有幫助,請在下面留言讓我知道,有問題也歡迎提出討論!